设为首页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宁夏百强民营企业评选

让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凡

2018-12-03

    彭凡,1963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重庆大学铸造专业,研究生学历,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

者,荣获宁夏首届“塞上英才”荣誉称号。现任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董事长。

    彭凡多年来一直从事企业经营管理、铸造技术及材料、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研究,并成功打造出国际一流的专业铸铁、铸钢企业三家,致力于推动铸造行业转型升级,是中国铸造业领军人物。创建了特色的铸造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拥有有效专利、登记软件著作权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承担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和工信部新模式、发改委双创项目等20余项,带领公司获得全国首批双创企业示范基地、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全国首家)等国家级荣誉,荣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奖。

迎挑战勇突破从“11500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自上世纪90年代兴建以来,其70万千瓦水轮机叶片等大型铸锻件曾长期依赖进口,国际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供货能力,采购价格高,供货周期长,而且还常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使得工程建设进度受到严重影响。2007年,彭凡同志在与当时的国务院三建委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制造检查组交流后,毅然决定承担起研制三峡叶片的任务,啃下这块硬骨头。“国外能干成的,我们为什么就干不成?共享集团愿意承担研制任务!”就是凭着这样的决心、这股韧劲,不拒风险(如果试制不成功,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和从此会失去进入水电市场的风险将由共享集团自行承担),彭凡同志亲自担任项目组组长,亲自参与研究每一个技术细节(该产品研发项目先期做作了1/4比例模型,进行了62个热处理方案,取得了150组试验数据),在研制工作最为紧张的200711月,彭凡同志亲自带领工厂的领导连夜奋战在生产第一线。正是这种敢于攻坚克难的决心,最终铸就了三峡巨型叶片的按期成功研制,产品质量经检测鉴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个叶片的成功,实现叶片国内首创,替代进口,公司成功进入了世界水电市场,随后给企业带来了1500多片价值数亿元的订单。目前,共享集团制造的叶片已经在法国、巴西、加拿大、中国等多个大型水电站得到应用,共享集团具备了向世界顶级客户批量交付大型水轮机叶片的能力。三峡巨型水轮机叶片的研发是彭凡同志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众多案例中的一个。正是凭着这样的坚毅、这样担当,共享集团10余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铸造业的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全球大型高端铸件的有力竞争者。其中,大型燃气轮机铸铁、铸钢件占世界市场供货量的40%左右,高端燃气轮机铸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全球少数几个掌握大型水轮机叶片制造技术的企业之一,已在全球供货近1500片,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型内燃机铸铁件面向全球市场,制造技术世界一流;60万千瓦、100万千瓦及超临界、超超临界蒸汽发电机铸铁\铸钢件制造技术世界一流;核电铸件制造技术世界一流。

重远虑抓持续敢为他人先

    2001 年,彭凡在北京出差,当他从电视新闻上看到“9.11”事件的报道后,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多年国际贸易经验的直觉告诉他,市场订单要受影响了!果不其然,随后的日子里,推迟交货、取消订单的事件时有发生。彭凡认为,订单少的日子是最痛苦的日子。所以,如“坐火山口”的危机意识写入了共享企业文化,“煮青蛙”的故事几乎月月都要讲。正是这些市场的洗礼,未雨绸缪的风险意识,彭凡同志带领企业实施了长达十余年的“国际化市场战略”,即“市场多角化、品种多族化、产业多元化”。2008年的美国次债危机及后续的二次探底,共享集团的企业经营不但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主要产业还实现持续的增长。国际化市场战略的实施,增强了公司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彭凡提出“迎接一个全新的世界”,进而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制造,效率倍增”的转型升级方针,力争到2018年前后,实现向“技术创新型企业”和“数字化企业”转变的目标,带领共享集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公司创新指标实现年倍增。截止20187月,累计申请受理专利1769项,申请受理PCT专利7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665项,其中发明专利371项;总结具有国内先进技术的专有技术421项;申请登记国家软件著作权48项;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17项,其中9项标准已发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93篇。国家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及示范企业、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国家首批46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承担三项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及标准化项目、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项目两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单位、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企业成员单位(全国13家企业之一)。

大格局大视野追逐“铸造梦”

    2016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时称赞公司已从“傻大黑粗”变成“窈窕淑女”,展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融合,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体现。称赞的背后是彭凡带领的创新团队5年,近1500个日夜探索研究的付出。在以多品种、小批量产品为主的传统铸造车间,铸造成形多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经常是白脸进去,黑脸出来。彭凡作为行业从业者深深地感受到转型的压力,在他的心里有一个铸造梦,未来的铸造厂房将是整洁明亮的,工人能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重体力劳动由按按钮、APP取代。基于这种强烈的改变铸造环境的愿望,彭凡带领研发团队开始了探索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步伐。这仿佛是引发铸造行业变革的星星之火,仅仅5年,已成燎原之势,铸造梦清晰可见。彭凡带领团队采用“互联网+项目”的协同创新模式,主攻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技术,成功攻克了材料、工艺、软件、设备及集成等技术难题,实现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铸造用3D打印设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彭凡还牵头组织2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先后投入10多亿元资金,攻克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虚拟制造、智能生产单元、综合集成等一批关键软硬件技术,2018年拟设计、建设累计达10个数字化示范工厂(已建成三座),其中在宁夏银川建成了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其设备、工艺、软件、硬件等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综合集成技术世界领跑,以手工为主的多品种小批量砂型铸造生产方式将被彻底改变。传统“翻砂”车间变为空调工厂,使铸件生产由复杂变简单,生产周期可缩短50%,误差也从原来的1毫米降到了0.3毫米。生产效率提高约3-5倍,成品率提高20-30%,颠覆传统砂型铸造生产方式,有望实现“五无”:无吊车、无模型、无重体力、无废砂及粉尘排放、无温差(空调环境)。而现在,彭凡有一个更大的目标:站在铸造行业角度,提出“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的行业转型升级之路,旨在推进行业转型,引领行业进步。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获批国家首批双创企业示范基地(全国七家之一),探索形成创新创业机制,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公司通过联合中国铸造协会、行业骨干企业等政产学研用金协同,牵头组建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全国首家),以“引领行业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使命,秉承专业、协同、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集众智、汇众力,搭建开放、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平台,已初步建成“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正在搭建拥有千亿级交易量、百亿级营收规模的线上线下平台。围绕行业绿色智能转型的关键共性问题,培育智能制造(铸造)软硬件研发孵化器;成为智能铸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积极推进绿色智能示范园区建设,为区域企业提供绿色智能服务;建设铸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工业云,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关键问题,提质降本增效,环境安全达标,推进企业上云,实现绿色智能转型。面对新时代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企业发展的交融,彭凡早已为企业转型发展确定了实践之路,也为铸造业探索实践了“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的转型升级之路,致力于搭建“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以推动实现中国由“铸造大国”迈向“铸造强国”为己任,彭凡正在谱写新的人生篇章。

责任编辑: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